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找到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7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1、本单元教材内容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重难点、关键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课时划分

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m]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一、统计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

课题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2、教学例1。

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

(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

(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お

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

3、教材“练习七”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4、教材“练习七”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七”第4题。

(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

2、课件演示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3、教师: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出示教材第40页制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绍,并出示量角器。

(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一向学生介绍:中心、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

(板书:1°)

(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

2、教学例1。

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数呢?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2)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中∠1和∠2的度数。

学生动手量一量,看准刻度,记在旁边。怎样看刻度,你有什么好办法?

(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相反就认外圈的刻度数)

3、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

(2)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

(3)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发现了什么?

(4)在教材上把左边一个角的两条边延长,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お

结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越大,角越大。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图中的量角器上分别找到相应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刻度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点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指名汇报各个角的度数,集体订正,要求测量不准确的同学重新测量一次。

3、教材“练习七”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分别记下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4、教材“练习七”第3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七”第4题。

(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

(2)∠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3)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通过对比,观察了解角的大小的实质问题,培养认真、细致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也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内容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4

(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教学例5

出示例题,独立解答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行程问题,题中每小时行70千米、每分钟行225米,这样的在一个单位时间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书:速度),所用的4小时、10分钟是行走的时间(板书:时间),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这样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书:路程)。]

师:说一说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时间、路程各是多少,怎样求路程?(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如果求时间,又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怎样列式?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发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汇报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总价÷数量=单价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并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认识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灵活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时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范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01-23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04-09

高中历史教案案例优秀8篇01-23

青蛙写诗的课文原文【精选12篇】01-16

2023年学生安全教育教案(优秀7篇)01-04

小班《认识动物》教案(优秀5篇)01-04

游山西村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01-10

行为规范主题班会教案最新8篇02-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优秀601-12

曲线运动教案优秀8篇01-29

51 7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