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实践(优秀6篇)

发布时间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优秀6篇)。

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一

关键词:数学 探究式 教学 反思

一、前言

数学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么对于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长期处于被人们质疑的阶段,而探究式的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分析,无疑是非常必要的。[1]

二、我国对探究式教学的政策导向

1.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之,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政策导向上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展示平台,探究式数学教学已成为这次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2.数学探究教学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探究式教学近几年来在一线教师中已经开展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提倡运用探究式教学己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建立一种操作性强的探究教学模式以适应目前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情感、态度和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数学探究式教学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具有高度的主体性。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开放性;数学课题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探究的基础需有一定量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等。[2]

三、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回顾

1.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涵义的研究

分析国内学者对于数学探究式教学涵义的界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数学问题”作为中心词来界定,如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二是以数学

教学产生的结果来界定如数学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三是根据教学过程的探究性特征来界定,如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课题,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独立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是以目标为价值取向的界定,如所谓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

2.关于问题反馈层面的研究

问题反馈层面的研究是指对数学探究式教学在实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反思性总结。这类文章数目较少但却反映出了一线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有人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在操作效率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当前的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存在着逻辑起点错位针对性不强、解释力不足、和对传统性教学设计的习惯性支持等缺陷,并指出对探究需要的分析才是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又有人认为,数学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异化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异化现象有:不少数学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探究,很多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不能考虑到相关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的异化现象有:数学探究过程的有形无实,数学探究式教学途径的迷失等;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异化现象有:对学生成长评价的迟钝,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忽视等。

而克服上述异化现象的途径主要是:数学教师本人应加强学习;自觉地防止过度帮助学生的行为;提倡教师主导下的有效讨论等。[3]

四、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几个观点

1.观念要转变,理解要到位

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导致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结果。前面谈到国家政策为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实施保证和坚实的展示平台,这就要求一线数学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这是不容置疑的),积极主动地研究数学探究式教学法,把这种方法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始终。这样才有望落实标准提出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2.少理论说教,多实践探索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和完善理论,这是客观真理。然而目前所谓的数学探究式教学理论(实际上是经验)都是通过一两个案例形成的,出现的局面是理论研究铺天盖地,指导实践空洞乏力。因此,必须加大案例研究力度,同时呼吁大学教师应当和一线教师紧密联合,在实践上多做文章,而不要高高在上,盲目说教。只有这样,数学探究式教学才有针对性和生命力,也只有这样,具有指导意义的数学探究式教学理论才能形成。

3.立足于细节,放眼于全局

仅以前面谈到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来说,其研究重点应当放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同样,我们觉得数学探究式教学其它方面的研究也应当坚持这一思路,立足于细节,放眼于全局。

4.教学要研究,学习更须关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研究中,我们对教师在教的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关研究颇多。学生只有对问题有真情实感,才会有持续不断的探究动力。

五、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而探究式的教育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但是未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尝试,给数学教育者的道路依然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张锐, 毛耀忠, 杨敏。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1(9):38-41.

[2]郭珍贞。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探究式教学方法 篇二

探究式教学,也可以称之为是发现法或者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授方式,特别是在讲到一些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把原理讲清楚,然后举出实例,剩下的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来自行掌握和发现其中的原理以及方法,并试图找出各个原理之间的联系。它的主要原理在于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由学生来主导整个课堂的节奏,使他们切实地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以及步骤,发现各个客观事物之间的属性,从而探究事物发展的起因和联系,并找出内在的规律,最终形成自己的概念。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1.设置疑问

从根本上来讲,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应该在于问题,学习的活动应该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所以,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也是设置一个合理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地准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和发现问题。

2.情景和实践的架构

对情境实践的架构,可以说是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来为学生设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辅助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收集到充分的资料,动员学生自己去查阅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提出一定的假设,来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组织者的角度来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3.思考作答

经过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最后的一个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动员学生们去积极地讨论,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者看法,并勇敢清晰地表达出来,用来提供给大家进行综合讨论和分析。

4.检查和分享

检查与分享的过程需要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反复检查和实验,并将自己的最终结果当着众人的面介绍出来,通过集体讨论和研究,使自己的思路更为开阔和完善。作为数学教师来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如果是表现好的地方,就需要肯定,对于其不足之处,也应该细心地指出来,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励学生放松自由地投入到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去。

我们通过分析和总结也可以明确,作为探究式教学来讲,它完全可以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值得被广大的教师,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借鉴和采纳,从而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而努力。

三、可行性方案探究

1.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法比较适用于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它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意识,比较适用于自然科学数学。这种探究式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探究来分析和总结出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各个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出一个合理的知识架构,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只会生硬地套用公式。

2.设问探究

设问探究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情境,通过对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考虑知识点与社会问题之间的有效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关系来探清知识点的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传播效果。

四、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1.创设出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

可以说,一个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就是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最关键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构建情景问题的方式不能太过盲目,首先要结合实际,所谓的实际就是指课堂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能与课本知识脱离,难易度也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吻合,从而保证所提出问题的探究性。创设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讲,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甚至可以在学生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以及创作小论文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学生因为要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思维也要处于一个极其活跃的状态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也要注意观察和分析,通过观察来掌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来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创设的问题层次必须要清晰明了,也需要有很准确的指向性,从而很好地扫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障碍。

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作者简介:宫贵贞(1973-),女,河北临城人,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储济明(1970-),男,安徽潜山人,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 徐州 221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GJ127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51-02

应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其培养的人才介于研究型与职业技术型应用人才之间。[1,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具有较强的综合设计和研究能力,属于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求具有较强的行业应用能力和以专业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3]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显得尤其重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的成败及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所以非常具有挑战性。但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全包式”,即教师把实验的一切都准备很充分,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讲解的很透彻,学生听,然后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完全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思维僵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操作者,很难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的兴趣。鉴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目前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弊端,急需进行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个实验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需要观察的实验现象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和仔细观察的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主动去查找相关知识,同时使自己有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去动手操作的欲望。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精神和理念,所以在化学实验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以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措施。药物化学实验是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第七学期的一门专业实验课。学生马上面临做毕业设计以及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该门实验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岗位需要和激烈的竞争。

1.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课争取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分析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是混学分。认为实验课不重要,也学不到什么知识,就是按教师要求和课本上的操作步骤做一遍,走出实验室即忘记了今天做的什么,有哪些需要掌握的。使学生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意识到理论课上学到的,实验课同样能学到,但实验课上能学到的东西,理论课上学不到。学生思想意识发生改变后,自然就激发了求知欲,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会主动配合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化学实验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把实验需要的一切材料、仪器都准备好,第一个环节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过程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的,学生独自完成的仅限于第三个环节。这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数据处理,这与理论课教学相差无异。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谅到教师准备实验的辛苦,怀一份感恩之心,从而使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3.课前预习

实验课的预习环节往往被学生所忽略,要么根本不预习,要么就是机械的预习,简单的照着课本抄一遍,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应加强预习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首先要熟悉实验书上的理论、方法及步骤等,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索、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做实验之前已对实验的理论、步骤了然于胸,做实验就会得心应手,可能会观察到一些与预料不同的现象,又可激发学生去探索出现新现象的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检查一定要落到实处。比如提问问题,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争相回答;同时进行预习报告的书面检查。预习效果直接与期末成绩相关,这样会大大调动学生的预习主动性及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4.鼓励学生试讲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把理论、步骤、现象等进行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及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与学生转换“教”与“学”的角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5.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如在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中,观察实验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实验中,用到几种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并且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每加一种物质的现象不同,原因是什么,以及在提纯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是什么。前两次在交替滴加77%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酐时,加入乙酸酐反应液会变成乳黄色糊状物,当间隔5min加入氢氧化钠后,糊状物溶解变为亮黄色溶液。当到第三、第四次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交替加入时,现象又有所不同。加入乙酸酐后开始无糊状物生成,溶液呈黄色,随后溶液变浑浊,乳黄色糊状物生成。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入,糊状物逐渐溶解,完全溶解后,溶液呈黄色。醋酐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会引起溶液pH值变化,而磺胺的PKa值最高,乳黄色糊状物可能是磺胺。加入乙酸酐溶液之前溶液为碱性,加入乙酸酐后pH降低,磺胺最先析出;加入氢氧化钠后pH升高,析出的磺胺再次溶解。随着醋酐和77%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原料磺胺含量减少,生成的糊状物应为双乙酰化物生成。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试着解释原因,有助于机理的理解,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

6.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常误认为做实验最大的收获是实验的成功,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会有更大的收获。鼓励学生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书。

7.课程考核方法

该门课程期末总成绩由五部分组成:总成绩(100%)=出勤(10%)+ 实验预习报告(10%)+ 实验技能操作(20%)+实验总结报告(10%)+ 综合考试(50%)。出勤率占了10%的比例,缺课达到三分之一则无资格参加期末考试,从而无形中给学生以压力,不能逃课。同时实验预习和实验总结报告各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到了20%,从而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实验课的本质。该考核方式强调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使有些平时不重视实验课,只想最后背背过关的学生,难以过关,从而使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大大减少。采取该种考核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提出难度适中、逻辑合理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求把实验的预习做充分,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去探索、研究,并指导学生加工信息从资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试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数据及有关现象,并善于思考各种现象的原因;实验报告的书写尽量采用论文式书写格式,考核方式应充分体现实验课的本质,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部分实验的准备工作,使学生提前对实验有感性认识,对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韦宗发。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特征与规格定位[J].高教论坛,2012,(11):3-5,43.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20-222.

探究式教学策略 篇四

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51―01

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且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1. 自主性。在自主探究的背景下,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分析,并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求、思考、分析,让学生经历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当然,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2. 情感性。情感教育现已经发展成为了教学体系的关键,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成为了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 创新、实践性。从教学角度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性主要是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与整合,能够自己动手实践,能够自主探究,且可以采取自主交流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观察与了解。另外,创新性则是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引导,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勇敢创新,如此才能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深入学生内心,才能发挥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

1. 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内容,其中首要任务便是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便是与生活相关、自己喜闻乐见的事物,虽然从属性上分析数学是比较复杂、抽象的科目,但是确实来源于生活。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情景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融入生活化,并且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在探究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选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当顾客,顾客进入超市买了一个书包,一盒铅笔,一个笔记本,价格分别是25元、5元、2.5元,顾客给了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并且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所学知识。在整个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自己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将知识深入了解。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空间,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满足学习的需求,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在创设自主探究式学习空间的时候,需要从实际发展角度出发,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现状、掌握知识的能力、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的经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探究式教学方案 篇五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27-01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探究式教学是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探究式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有疑惑、想验证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和普通实验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这一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的实验过程,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大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鼓励学生设计,锻炼学生能力

学生设计实验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自行设计实验,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非常独立的个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非常强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如在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部分学生对教科书上出现的制取方法有兴趣,此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教师把关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取氧气。

具体来说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步骤可以分如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和说明;第二步:组织师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对方案进行评价,对其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方案;第三步:由学生对方案进行改进;第四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实验。

二、结合生活生产,设计探究教学

教师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产生“学化学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在电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来自行设计原电池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实验和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当学生看到自行设计的原电池能够点亮小灯,或者能推动电流计转动时,必定能给学生心灵造成冲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实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

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探究实验来接受和掌握知识,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一点要尤其重视,即注重对探究性实验结束后的总结。由于学生水平所限,实施的探究式实验不一定100%成功,即使有教师的把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也可能出现各种失误。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学生出现失误时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即使实验失败了,也需要积极思考,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真正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有所得。如在原电池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有的小组的学生实验失败了,所制造的原电池未能顺利“发电”,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从原理和操作上一步步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找出解决方法。

总之,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探究式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合理利用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巩固教学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通过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并最大化其有利效应,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刘欣欣。关于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2]周文荣。例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误区及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0(4).

探究式教学研究 篇六

关键词:高职 基础会计 探究式教学 案例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 一 )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61年提出了“探究教学”的教学方式,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1990年的《2061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强调了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并着手研究探究教学的标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多学者开展了对探究教学的研究,力图改变知识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教学看成是一种探究过程,因为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学生借此才能真正了解事物和知识的本质,掌握探究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精神。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

( 二 )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案例教学最早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并运用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后来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尤其是MBA教学中予以广泛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案例教学逐渐地被大多数学者、教育者所接受。当前国内对于案例教学也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常颖、陈立群探讨了会计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教学的组织实施。贺三宝以作者的亲身体验探讨了我国会计案例教学发展的障碍、准备及实施。杨有红等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前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论证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案的设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及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意义

( 一 )《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础会计》课程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该课程讲授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处理常见经济业务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 二)《基础会计》运用探究式案例教学的优点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教育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施展的舞台。因此,要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应由主讲变为主导,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中背后的导演,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同时,应改变原有教学的形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将现实事件作为教学手段或方法获得教学成果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引入《基础会计》教学,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究案例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利导行”。同时,案例教学的采用能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搜集会计实务资料,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研究

( 一 )职业能力培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少,学生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应用人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始终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叙述了实际会计工作中真实片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将其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在分析案例时,首先要学习案例并针对案例中的疑问,主动地查找相关资料与信息。在这一独立的探索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在对案例分析的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学会相互协作与沟通,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

( 二 )正确定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成为教学的导演。首先,在案例教学中,作为案例教学设计者的教师,应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的会计业务,科学地设计教学案例。其次,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预习准备的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领学生如何研究分析案例,如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案例讨论的时间和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再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称为案例教学的促进者。因为,单纯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置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或者点评。在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不是“观众”而是“演员”,教师应将舞台交给学生。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首先,学生应在理解并掌握老师课上教授的基本知识要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认识,为案例教学打下了基础。其次,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案例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再次,在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 三 )合理的案例设计与运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有效保障 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整个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合理的设计和运用案例,以保障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1)案例的设计。对于教学案例的设计,总的来讲,教师应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企业的实际工作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规律来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之,案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专向操作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职业岗位针对性与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的统一;注重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具体来讲,教学案例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设计应依据教学目的,所描述的情境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便于学生理解。案例应该能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以便于学生准确把握。第二,案例一般应选择经济生活中典型的财务会计事件,案例的描述要生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第三,教学案例难度要适中,过于简单易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过难易使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第四,案例的呈现形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案例可以采用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图片展示、多媒体播放以及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要求:案例应围绕课程目标,把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等按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具有针对性;案例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应有一个中心论题,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案例描述的应是近年发生的事情;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案例要能教培养学生相关的一能力。(2)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前对于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布置学生预习,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案例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教师应结合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可以采用发散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可以在案例基础上,通过增减问题的限制因素和条件,或变换设问的角度或方向,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这样的设问有利于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拓展思路,灵活地解答问题。其次,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小组讨论中,经过相互交流和启发,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解决自己在课前准备案例中遇到的困难。再次,根据各小组讨论后提交的结果,展开班级集中讨论。对各小组代表陈述的观点,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质疑,在问答中不断地取他人之所长,进而有效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讨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并给出答案,分析案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评价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结论,充分肯定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课后对案例所涉及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究,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总之,通过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清晰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案例分析报告。在每一次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案例阅读、资料的查阅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对案例的理解以及在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收获。因此,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案例分析报告也可以成为进行教学考核的资料。

( 四 )“双师”队伍建设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考取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因为,很多会计教师虽考取了会计师,但只是掌握了会计师理论知识,仍然缺乏会计实践能力,只是为拿证而考证。适应案例教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设计恰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因此,只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教师,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案例,把案例教学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会计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不断提高其会计实际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 一 )探究式教学观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法实例教学目标:理解的原理及意义,掌握试算平衡的方法。案例背景: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位会计专业实习生在企业编制试算平衡表的案例的影像资料。该案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小王到某公司实习,某月末,财务主管让他编制公司这个月的试算平衡表,总账会计为小王提供了公司所有的总账账簿;第二部分,小王编制了一张“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表格上三组数字相互平衡,小王非常激动。案例问题:(1)根据案例第一部分,思考小王应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该表的格式应如何设计。(2)根据案例第二部分,试算平衡表中的几组数字平衡了,是不是意味没有错账了?有没有通过试算平衡表无法发现的错账。教学实施: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试算平衡的相关知识。课堂上以案例导入新课,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让学生讨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思路,倾听学生的言论,并做必要的指导。约15分钟后小组讨论结束,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讨论的结果。正如教师所预料的,各组都能较准确地回答试算平衡表的原理及其编制方法,但对于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各组的回答都不是很完整。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约8分钟的班级集体讨论,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最终针对试算平衡所不能查找出的错账的类型这一问题总结出较完整的答案。针对小组讨论的班级集体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与点评,分析各组观点的优缺点,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同时,应布置学生及时撰写本次课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点评:本案例的材料基于实际的会计工作,并以Flas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案例的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是从整体逐步到细节,与分析思路相吻合,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 二 )案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案例的典型性、关联性和系统性。教师应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的教学案例,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内容应充实,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不同的案例之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以促进学生能够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2)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往往不是孤立地使用的,而是应该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因为,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并不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3)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求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为此,《基础会计》的教学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更形象直观的将教学内容表述出来,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制作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但多媒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一味地扩大信息量,过分注重课件的动画效果,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这些信息,他们可能就像看电影一样,对教学内容一头雾水,达不到预期目标。(4)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做出评价,而考试内容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评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考评,除了平时作业,还包括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0年第8期。

[4]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探究式教学】相关范文

探究式教学的几种方法最新5篇04-02

探究式教学方法【优秀5篇】07-20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优秀01-14

探究式教学方法【5篇】03-29

教师面试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501-07

赠教师的锦旗标语(最新6篇)02-22

2023年教师思想汇报(优秀13篇)02-12

春季开学安全教育班会记录示例(优秀801-05

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精选14篇01-05

我的家教老师作文优秀13篇01-21

61 72552